首页 > 舞弊新闻 >

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看 “业财融合”反舞弊的必要性

2020-06-02

image.png

没有现金流支持的利润是假利润,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损害企业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是销售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这才直接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没有现金流支撑的盈利,都是浮云。



01 现金流量表看起来很简单


利润需要有现金流的支撑,但是这个说法有些片面,或者激进,或者只是想表达现金流的重要性吧。三大报表,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原理,是相辅相成的,必须要先了解一个企业,并且三张表之间联系起来分析,才能做出结论。要不然还要利润表干嘛呢,直接把银行明细打出来,不就是最清楚的现金流水账吗?


image.png


再者,还是说一定要先了解企业,如果企业间存在债权债务抵消的问题,或者三角债,这样的话就是不产生现金流的,但业务依旧存在。销售没有回款,购买没有付款,但是营业成本、营业收入依然。或者以物易物的贸易,它也并不产生现金流。所以,先了解一个企业吧,才能下结论。



02 那么应该怎么看现金流?


首先和资产负债表一样,先看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分别静态分析其净额,流出,和流入,看各自的比重和贡献。


image.png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如果一个企业经营性应付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减少了。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可能业务出现萎缩,但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可能扩大了。经营性应付,其实就是由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款组成的。


企业现金流量的结构,就是那三大块,经营性现金流我通常会去看净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通常会去看现金流出量,而筹资性现金流通常关注现金流入量。


1、经营性现金流—经营活动其对企业的补偿


首先是折旧和摊销。其次是利息的支付,这里要注意到,在利润表中,利息是要被减掉的,而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中却没有减掉利息,因为利息支付被分类到筹资活动中。然后就是支付的现金股利。这些其实都是在用经营性现金流量,来解决企业的持续经营的问题。再之后,有富余的钱,才用于再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


当然,再回到资产负债表去看,比如企业的折旧可以延长,可以少支付利息或者少分配股利,那么就可以调节现金流量。所以,现金流量表本身,也取决于会计政策,筹资状况和分配政策。


2、投资活动现金流—与企业战略有关


它与资产负债表对应的关系。对外,主要用于股权投资。对内,它可能流向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原值和预付账款,而这都意味着企业的扩张。


而对于利润表来说,因购建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势必会导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毛利的增长。


但是如果对比去看,有可能会出现现金流出与收入成本等项目并不匹配,购建了很多的固定资产,收入可能并不见长。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如,新增的固定资产可能与本期的业务无关,也可能与未来的业务也无关,也可能是企业今年利润不错,为了想把明年的利润做的更多,推迟确认了收入等。


而且,投资活动,对合并利润表之间,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投资活动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我们会考虑投资会形成哪些资产,并且在利润表中它的投资效益会何时体现。


3、筹资活动现金流—取决企业是否有钱


如果经营性现金流非常好,足以应付需要的投资,也没必要进行筹资。但实际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银行借款,为了维系一种融资环境,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虽然没有必要非得进行融资,但是企业仍然会进行一部分贷款。


最后,企业报表是相辅相成的,现金流量表其实就是对货币资金的补充,利润表其实就是对未分配利润的补充,没有说哪个数字有用哪个数字没用,所有的数字之间,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只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才能具体的感觉出企业的血液的流动。



03 上市公司做大利润的基本逻辑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和费用”会计动态平衡式,做大利润无非就是虚增收入或少计费用,且为了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平衡,增加的利润要有增加的资产或者减少的负债相对应。此外,一些粉饰行为还要通过洗出资金进行体外循环等方式来粉饰现金流量表。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几年虚增利润,那么资产负债表上的某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就会明显异常,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数目会特别大,并且往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会与净利润不匹配,数额相差很大。这一逻辑就是我们识别财务造假的基本方法。


目前上市公司如果编造出过分的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非常容易受到市场的质疑,所以不乏一些上市公司在粉饰利润的同时也粉饰现金流量。但再怎么粉饰现金流量,没钱就是没钱,总不至于造假币吧。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可观,它的经营现金流持续地高于净利润或与净利润离差不大,而其货币资金出现持续大幅下降,应付款项持续上升,这就说明其经营现金流并未给该公司带来资金链的改善,这个时候,要看看该公司有没有到处瞎投资的行为,如果没有,就该查查这家企业是不是财务造假了。



0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曾经“超级白马股”康美药业,2019年因被查出财务造假,股价由28元跌至2.57元,市值蒸发超千亿,至少50万投资者惨遭损失。康美药业最终被证监会定性为虚增收入,缘起于以下几个财务指标异常。


image.png


1、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2017年年报中货币资金多计近300亿。于是我们翻阅了2017年年报。年报显示,货币资金绝大部分为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银行存款会产生利息,300亿的资金就算是活期也会有不少利息的。


image.png


那么,会不会多计的这300亿本应产生的利息没有体现在报表里呢?


image.png

我们发现,公司2017年的利息收入为2.7亿,我们简单换算了一下,银行存款的年利率约0.8%。也就是说,这300亿的银行存款确实产生了利息收入了,如果是活期现金,确实收益不会太高。但是如果按照现在通常的理财收益约4%的年化收益率计算,0.8%的现金收益就算比较低了。当然,公司也不太可能将账面现金全部用作理财投资,所以暂且从这个角度看,这300亿还真的在账面上。——到此,我们不禁感叹,这财务数据造假是花了真功夫了!



2、营运管理


企业的营运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营业收入,若营运管理相关衡量指标发生较大变化,而营业收入以及其他利润指标没有相应的较大变化,同样也反应报表的虚假性。


image.png



然而,我们在上图该公司年报中看到,在阐述公司生产模式时,提到库存的周转天数应该在3个月左右,约90天。但从我们计算的数据来看,2017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216天,要大幅高于90天。因此,从这一点上看,公司的经营数据并不符合实际阐述的情况。


3、净现比低于“1”


在会计中,有两个原则是亘古不变的,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这两个原则“相辅相成”,共同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尽管利润表上,可能有一个漂亮的净利润额,但是实际中,却不一定有现金流入,因而需要净现比这个指标来进行衡量。净现比是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占净利润的比重,一般情况下,净现比应大于1,因为根据会计原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只包含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税费,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折旧、利息支出等并不在其中,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小于“营业成本+期间费用+所得税”,那么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应大于净利润,即净现比应大于“1”。


image.png



但从康美药业的现金流量表上,很明显可以发现,2016年-2018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一直未突破17亿元。净现比小于1,说明公司实现1元的净利润,流入的现金根本没有1元,2018年第1季度甚至需要倒贴6元以上。


而净现比小于“1”,无外乎几种情况:经营性现金流入较少,比如应收账款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出过多,比如应付账款减少、存货增加。反观康美药业,其应收账款、存货的增加是十分明显,应付账款也有增加但并不明显。康美药业净现比小于“1”,且经营性现金流为巨额负数,说明其收入、净利润的可靠性较差,不排除人为“虚增”的嫌疑。


4、应收账款在营业收入、流动资产中均占比畸高


从应收账款的明细来看,2018年末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是最主要的应收帐款,而坏账准备计提为8%左右。从应收账款的账龄明细来看,2018年末信用期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87%,而一般认为账龄越长,回收风险越大,因而信用期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越多,则认为说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不会太差,质量较好。但,从另一角度讲,2018年处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前夜,康美药业可能正在通过伪造应收账款的方式虚增业绩。


5、存货数量居高不下


从2016-2018年的财报上,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逐年上升,尤其是2017年第4季度,该比例达到67.3%,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达到54%,这意味着,康美医药的资产里有一半都是存货。难道这是整个医药行业的常态?然而,平均而言,整个医药行业的存货占总资产比只有12%左右。迥异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存货占比,不能不引起关注。



05 财务造假与业财融合



财务虚假作为企业舞弊的方式之一。其背后动机,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研究,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舞弊三角论、GONE理论和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image.png


舞弊三角论最早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现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文·阿伯雷齐特提出,这一理论主要提出压力、机会和借口是企业产生财务舞弊行为的三要素。其中,压力是行为动机;机会是指可以进行财务舞弊且不被发现或者可以逃避惩罚的机会;借口,则是指舞弊人员必须找到合适的理由,使舞弊行为与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相符。若要最终引发财务造假行为,这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舞弊三角论认为,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消除舞弊的机会要素,同时还要消除压力和借口要素才能真正抑制企业财务造假行为。


image.png


GONE理论认为,舞弊由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相互作用而成,四者共同决定了企业财务舞弊的风险程度。四要素是企业财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即舞弊人员有贪婪的欲望或者道德水平低下,而又在经济利益或其他方面面临着财务造假的压力,并且只要存在舞弊机会、认为事后不会被揭发而暴露出来,就会产生舞弊。


笔者认为,在当前互联网浪潮下,“业财融合”(即业务、财务和信息技术的三位一体)有利于优化完善企业内控,减少财务虚假的现象发生。


其一,业财融合强调企业业务、财务会计、管理的融合,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状况,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提升企业的业务质量。故而业财融合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整合和共享,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财务数据不能与实际业务脱离,避免企业通过简单调整财务数据、忽略业务事实,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确保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其二,业财融合源于互联网时代,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简单重复的会计录入、核算工作,这就从技术层面上,通过与各方数据的快速比对,减少由于人为工作而带来的数据错误,保证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其三,推进业财融合倒逼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升级。业财融合对基础工作,比如票据的管理、填写,档案归档的规范性要求较高,因为一旦基础工作不规范会对后续工作造成极大的麻烦。此外,业财融合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而当前各方推进业财融合,这势必会引发对基础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新一轮升级,从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使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内控的优化完善,财务质量的提高。


来源:李红雨 马靖昊 左券财税律师

版权说明: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