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舞弊新闻 >

监管划“红线”后,互联网诊疗迎来强监管时代

2021-11-05

在经历了野蛮成长之后,互联网诊疗行业将步入强监管时代,对以药品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将是一道考验。

近几个交易日,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持续走低,三大互联网医疗巨头股价也集体重挫。其中,平安好医生近五个交易日跌幅达35.97%、阿里健康下跌26.7%、京东健康下跌9.21%。

消息面上,10月26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下称《意见稿》),内容涵盖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多个方面。

《意见稿》明确,互联网医疗禁止以药养医,禁止AI替代医师接诊,不能突破首诊“红线”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经历了野蛮成长之后,互联网诊疗行业将步入强监管时代,对以药品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将是一道考验。

1、监管给互联网医疗划“红线”

疫情催化之下,互联网医疗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已超过1600家。

野蛮生长的背后,行业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药品销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背景下,由于缺乏监管,互联网医疗平台可能存在过渡用药、过渡医疗的情形,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针对这些问题,此次《意见稿》从医疗机构、人员、业务、质量安全监管等维度作出了细致规定。

首先在“医疗机构”的监管层面,各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辖区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实现实时监管。同时地方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医疗机构建立评价和退出机制。

其次,在“人员”监管层面,医务人员需具备合法资质、实名认证。尤其是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

在过去,不少互联网诊疗平台将AI技术手段作为服务亮点宣传。其中,平安好医生的AI辅助诊疗,主要作用包括重症监控、合理用药监测、医疗安全监控和智能辅助问诊等。监管细则正式出台后,AI技术代替医师接诊将被明确禁止。

此外,接诊医师实名制的要求,也将加剧互联网医疗平台对医生资源的争夺。“医务人员如在主执业地点以外的其他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在所在地行执业注册或备案。”的要求,或对当前一些医师多点执业方式开展诊疗业务作出限制。

最后,“业务”监管是本次《意见稿》的重点内容。针对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首诊复诊混乱,受管制处方药随便买到的乱象,《意见稿》重新强调了互联网诊疗不得对患者开展首诊活动。

其中提到,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等,由接诊医师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一旦发现患者没有相关病例资料证明自己是复诊,那么,医生就必须马上停止互联网诊疗,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院就诊。

《意见稿》也对线上平台的医疗质控提出更高要求,即“就诊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诊疗过程中的图文对话、音视频资料等应当全程留痕、可追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 由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质控。”

业内人士分析,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医院线下实体医院,如果要统一开展一体化质控,无形中将增加成本;此外这条规定也意味着互联网诊疗机构的准入门槛提高,那些以医药销售为目的的电商类平台将面临严重的考验。

2、线上“回扣”漏洞被堵

“原研(药)5%-10%、国产(药)10%-20%(的提成),以咨询费的形式结算,并且不计算个人所得税……”9月8日,@好大夫在线 官微发出一则声明,声明指出一名自称“昭阳医生平台工作人员”的周某向其平台下的医生发出“邀请”,向该名医生介绍昭阳医生平台的回扣政策,且对好大夫在线进行了恶意诋毁。

鉴于该行为涉嫌商业贿赂、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等,好大夫在线向广州市荔湾区(昭阳医生公司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实名举报。

9月11日,昭阳医生公开回应称,被举报的工作人员系昭阳医生还在试用期的员工。该员工尚未完成培训,对公司运营状况不甚了解,导致其在对外沟通的过程中造成某平台的误解,公司已与该员工解约。

据了解,目前当地卫健委等官方部门尚未做出处理结果。在业内人士看来,该举报暴露的不是简单的同行业平台间的激烈竞争,而是揭开了药品线上回扣的冰山一角。

据介绍,在公立医疗体系内,药品回扣被明令禁令,近年来医改不断推动药品销售进入“零加成”、处方外流时代,但在新生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医药并未实现分离。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秀珍就提出,部分互联网医院将医生的服务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企图“洗白”药品回扣;制药企业纷纷申请开办互联网医院,有的试图掌控诊疗过程,提升本企业药品销量等等。

好大夫在线方面也认为,医疗机构如果从药品上赚钱,那最终一定会演变成“推动医生多开药”,丧失监督处方、保障合理用药的能力,势必会一手卖药赚钱、另一手推动医生多开处方。

8月1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2021-2024年)》提出,集中开展整治“红包、回扣”专项行动,加大惩处力度,持续保持对“红包、回扣”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

本次《意见稿》也明确要求,线上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相挂钩;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得违规转介患者、指定地点购买药品耗材等。同时,药品管理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规定,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

其中“统方”是指医院中个人或部门为医药营销人员提供医生或部门一定时期内临床用药量信息,供其发放药品回扣的行为;“补方”指的是先开药后补充处方。

上述规定也意味着,只有经过“先方后药”,患者需要用什么药只能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目前医药电商购买完药品后再补方或者没有处方凭证就售卖处方药的做法将被严格监管。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互联网诊疗存在的监管盲区将被封堵,医药供应商把“带金销售”从过去的线下转到互联网上的做法也将行不通了。

3、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面临更大挑战

对第三方平台来说,将医疗服务与药品销售严格隔离的监管趋势,对其盈利或形成更大挑战。

据悉,当前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中,大都自建互联网医院或互联网医疗业务,同时医药电商又是负责“赚钱”的支柱业务。“医+药”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医药电商平台的通用模式。

从各家收入构成看,阿里健康2021财年155.2亿元收入中,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132.16亿元,约占总收入的85.2%。京东健康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上半年京东健康总收入为136.4亿元,其中京东大药房收入占比达86.5%。

另一巨头平安好医生,2021年中报显示健康商城的货品销售占比49.99%。

目前,各家的盈利并不理想。近日,阿里健康发布盈利预警,预期中期亏损不多于3.2亿元人民币。美银证券将阿里健康2022上半财年收入预测下调至94亿元人民币,增幅由早前的39%降至31%,预期母公司阿里巴巴截至9月底止年度活跃用户增长放缓至10%。京东健康上半年亏损4.55亿元。平安好医生上半年净亏损8.78亿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增加6.66亿元。

在医疗服务收入仍占比较低的情况下,目前业内倾向于认为,统方和补方被禁,“医药分家”等新政策出台,会使得导致一些平台的盈利变得更加困难。

“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引导去卖药的,或者是通过药品回扣,或者是带金去提高药品销量的模式,一定会遇到重大合规挑战。”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认为。

而在业务合规的前提下,互联网医疗平台卖药只能按照医生处方,明码标价、做好物流配送、本本分分地赚取合理的差价。

做诊疗服务的,就要从患者利益出发,不乱开药,靠优质服务明确地收医事服务费。不过,要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实现盈利并不容易。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健康界联合发布《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医院盈利能力有限,超过70%的互联网医院盈利收入不超过500万元。

日前,平安好医生董事会主席方蔚豪在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表示,传统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已难寻赢利点,并提出平安好医生将聚焦B端客户,进一步寻求与母公司平安集团在医疗保险上的协同。

互联网医疗服务变现能力较弱,这在行业观察者看来,是由于国内患者习惯了为药品买单,而非为医疗服务买单。

随着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对以药品电商收入为主的互联网医疗巨头们而言,如何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成为一道难题。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声明:本文来自于雷达财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