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审计项目是内审人员的“产品”。“产品”的合格和优劣,最终体现在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上。
如何写好,请看绝招。
审计报告结构格式分为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发现、审计意见、审计建议6个部分,缺一不可,内部审计人员在起草审计报告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一规范。
内部审计报告结构格式的不规范,极易带来审计质量隐患,一是由于结构格式不规范或不完整,难免会造成报告使用者或阅读者不能全面了解审计项目的实施情况;二是影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如在各类内部审计项目业务考评中,往往成为审计质量的扣分点,从而影响优秀审计项目或精品审计项目的考评。
对审计报告依据运用正确与否,主要看审计项目实施的法律依据和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依据,前者指的是凭什么开展项目审计,后者说的审计发现问题依据什么处理。
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与处理。内部审计监督无独立的行政处理和处罚权限,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可在审计意见中提出纠正、处理违纪违规行为的意见和对造成损失浪费的单位及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另外,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按照管辖权限依法依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
内部审计报告有别于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在结构上、内容上有所重点、有所区别。
内部审计报告篇幅较长。部分内审人员在撰写报告时,怕遗漏审计内容,不分重点、不概括、不提炼,将审计涉及的事项或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全部复制、粘贴到报告中,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审计事项,长达二三十页,这对内审人员来说审计工作得到了全面反映,但从领导和决策者阅读的角度来看,报告的可读性大打折扣。因此,不宜太长,聚焦重点即可。
内部审计报告要逻辑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用词准确、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来源:中国审计报(本文内容略有删节)
如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谢谢!